■ 姚笛 曹志成
邁進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外國語學院)的辦公樓門廳,“中國情懷、世界眼光”八個大字首先映入眼簾。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外語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家國情懷,是外國語學院的剛性要求和硬性任務。近年來,該院把課程思政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渠道之一,用力用情打通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緊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強力推進“三全”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建設,構建立體化課程思政系統,落地落實落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課程門門有思政
教師人人講思政
“課程思政要求把思政元素融入授課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蓖鈬Z學院副院長沈剛說,當英語教育遇見“課程思政”,能否成功關鍵就在于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徑和教學設計,不能為了思政而思政。任課老師都要提前設計好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徑,通過提問、討論、演講、案例分析等方法,寓德于教、寓道于教,做到專業教學中思政教育的隱形滲入。為此,外國語學院各教學團隊定期開展集中備課、教學研討活動,并邀請思政專業老師結對共建,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目前,外國語學院課程思政全覆蓋,形成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思政的格局。
打鐵必須自身硬
深夜依然在練兵
為備戰江蘇省高校微課比賽,外國語學院教師王瑩瑩、張秀娟、盧有余團隊為精心打磨和研討她們的微課,經常挑燈夜戰。
“課程思政不是既定的、單向的思想灌輸,而是要將思政元素凝練出來,再通過巧妙設計自然融入具體的教學場景中去,所以微課中的每一張圖片、每一句文稿都要反復敲定,才能吸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樹人的目標?!蓖醅摤撜f,經過不懈努力,她的團隊最終榮獲江蘇省微課比賽三等獎。
為全面提高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外國語學院邀請名師作課程思政建設專題報告,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大練兵和教學觀摩課,鼓勵教師組成團隊參加各種教學競賽?!按蜩F必須自身硬,深夜依然在練兵”在外國語學院蔚然成風,教師教學競賽不斷取得佳績。丁愛群、蔡金秋、陳為春、陳子娟、袁媛、胡亮等專業英語團隊先后榮獲第十二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江蘇賽區特等獎,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一等獎、二等獎,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江蘇賽區一等獎、全國總決賽三等獎;盧有余、張秀娟、王瑩瑩等大學英語團隊先后榮獲第十二屆“外教社杯”全國高校外語教學大賽江蘇賽區二等獎、2021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江蘇賽區二等獎。
構建思政化教學評價體系
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采用多元評價機制,將思政教育納入考核的各個環節,構建多元化、思政化教學評價體系。該體系將形成性教學評價和終結性教學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習過程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核?!薄陡呒壘C合英語》任課教師丁愛群說,她所在的課程教學團隊積極探索,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靈活運用講授法、討論法、多模態等教學方法,堅持產出導向,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授課方式、評價方式三方面進行創新,最大化提高語言學習和思政教育效果。
外國語學院正在結合宿遷學院2021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指導意見,以“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主題,對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進行修改,對現有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進行完善,提煉并明確課程思政(德育)目標,并將之與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根據學科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挖掘知識中蘊涵的文化點和價值觀,將知識、能力和價值觀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使課程思政與專業培養目標相結合相促進,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出國家需要的、素質全面的外語人才。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沒想到這些歌曲里蘊含了這么多感人的故事?!蓖鈬Z學院一名學生黨員聽完專題講座《在音樂符號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后感嘆道。該院邀請江蘇省黨課名師張行以音頻播放與符號解讀相結合的方式解析了《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我是一個兵》等經典愛國歌曲,闡述了這些經典音樂符號所蘊含的黨史、新中國史,講述了紅色歌曲創作背后的故事以及文化意義,讓學生的思想再一次受到紅色洗禮。
為進一步加強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外國語學院通過“課內+課外、顯性+隱形、線上+線下、語言學習+思政學習+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專業競賽”的方式,積極拓展以思政為主題的第二課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歌唱祖國頌黨恩”活動,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通過“學黨史金句、誦最美聲音”經典誦讀(英譯版)活動、正能量美文配音比賽活動,提升學生文化自信。此外,還鼓勵教師撰寫論文、編寫例庫、申報課題,教師王純磊的《多模態視角下英語類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獲批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教改項目,教師馮濤的《“大思政”背景下外語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獲批江蘇省社科精品工程應用研究外語專項課題,教師黃耀華的《基于多模態的外語類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研究》、教師李勤的《新文科視角下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研究》獲批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外國語學院將增強政治責任和使命感,通過如火如荼的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工作,使青年學生牢固樹立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永遠聽黨話、跟黨走。